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20日讯 目前,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消防救援大队已在全县20个小区推广建立的600个充电桩已全面投入使用(每个充电桩能为10辆车充电、同时能为6000辆电动自行车进行安全、稳定、持续的充电),进一步从源头上解决了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
增强“知”的预见性,牢牢掌握工作方向
为切实解决辖区电动自行车“充电乱象”,实现电动自行车亡人火灾“零发生”目标,新津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前期论证、踩点的基础上牵头组织县政府办、应急局、公安局、住建局、市场内质量监管局和辖区各镇乡(街道),村(社区)书记召开“电动自行车智能化充电建设现场办公会”,参观了已建成的第一批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示范小区,要求各镇乡(街道)建设目标,做到责任全压实、宣传全覆盖。
增强“治”的系统性,全面夯实建设基础
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建设作为今年全县消防安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新津县消防救援大队整合“镇+社区+企业”的创建模式、“充分论证、精选地点、优选企业、试点先行、全面展开”的思路,大胆摸着石头过河。前期对30个社区和相关小区开展座谈会,积极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结合各镇乡(街道)的26个年度建设目标中精选了8个点做为第一批试点先行,为下步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增强“防”的针对性,着力加强宣传教育
采取“走出去、送上门、请进来”等形式和各种传播媒体大力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宣传教育。积极“走出去”,在开展消防安全整治的基础上强化宣传活动,目前共开展宣传活动30余次,宣传人数达6000余人;主动“送上门”,在社区、小区、企业等开展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和安全充电宣传教育,共发放和张贴宣传资料20000余份;完善“请进来”,依托辖区消防中队作为培训基地,将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和充电做为一项重点授课内容,定期邀请派出所民警、群防群治队员、社区村(村)书记、辖区网格员、物业公司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人员集中培训,目前受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
增强“管”的精准性,着力强化全程管理
在创新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建设上,总结了两种模式,分别是“免费模式”、“自购模式”。“免费模式”就是由安装企业负责免费安装,管理、收费和维护,也由安装企业全程负责,这个模式也是辖区五津镇街道办事处前期为推进智能充电桩建设而采用的通用的方法。“自购模式”就是针对部分企业、城市综合体、小区等,让需求方把安装企业的设备买断,后期的管理和维护由各单位自行负责。这个模式已在普兴镇徐家渡、养瑞苑集中安置小区建成投入运营。
目前,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已成立电动自行车智能化充电项目监督验收小组和项目推广小组,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做法。县消防救援大队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继续开拓思维、积极探索适合消防事业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