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雒城街道:三大强音敲响基层治理序曲

2020年10月20日 16:11:32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宋俊梅

  在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广汉市雒城街道立足广汉市境中心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延伸出“治理核心”这一自主命题,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十九届四次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村级建制调整及社区优化改革、村(居)民小组合并、清廉村居建设等全市阶段性重点工作,把基层治理理念隆重引入、强势推出,演绎动人乐章。
  
  实施社区改革强根基之音。一是理清边界。抓住村级建制调整及社区优化改革契机,以“一河一路一线一道”(分别指:鸭子河、大件路、天府大道北沿线、汉州大道)为主要界限,实现与周边镇(街道)的明确间隔和清楚区分,管辖区域更趋集中,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有效解决了小区、楼盘管理权责不明的问题。二是调控规模。将各社区按照城区主要街道进行划分,以3000-5000户、1-1.5万人为参考标准对社区规模进行设置,通过拆分、合并、优化等方式,将原先的18个社区调整为14个人口数量、面积大小相当的社区,达到各社区管辖范围、服务对象、工作强度相对均衡的目的。三是优化载体。社区命名方面,充分挖掘雒城历史文化底蕴,通过会议、座谈、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贤达、资深学者、退休干部意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确定社区名称,“房湖”“书院”“西湖”等新的社区名称有典故、有渊源、有出处,受到一致好评。社区阵地方面,选择位置醒目、面积更大、设施更好的原场所作为调整后社区的办公场所,社区平均阵地面积增加至325平方米,服务党群承载量大幅提升。通过实施社区优化改革,为基层治理在社区最前沿规范实施、良性竞争、本土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注重队伍优化强发展之音。一是组建街道统筹专班。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主任任双组长的雒城街道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整合各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及党建、党政、小区治理、工青妇等职能科室骨干力量,组建基层治理工作专班,定期研究会商基层治理相关事宜,抓好统筹协调。二是配强社区专职干部。对标2021年换届选举要求,立足社区干部职业化发展规划,综合考量各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站在“全域一盘棋”的角度推演人事安排,将社区干部队伍进行优化调整,调整率达66.3%。调整后,年龄45岁以下的52人,占比58.4%;取得大专以上文凭的71人,占比79.8%。三是优选基层治理人员。以党员优先、党群认可为前提,一方面,按照每300-500户设置1个网格单元、每4-6个网格设置1个片区的标准,配齐52名片区长、580名网格员;另一方面,以《广汉市村(居)民小组调整优化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引,将原先的583个居民小组合并优化为228个,并配齐居民小组长。通过由上至下打造专业队伍,为基层治理长远发展、长足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推行试点带动强引领之音。一是“一社一品”创示范。积极参与全省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3年行动计划申报,金佛、金领、书院、桂花、三北等5个社区获批全省首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通过以社区康养照护、民族团结、“三社联动”、青少年服务、共驻共建等社区特色品牌为载体,推动基层治理多点开花。二是“因地制宜”树标杆。在房湖社区试点“清廉村居”建设,将社区服务事项梳理成9大类18条“小微权利”清单,结合毗邻的房湖公园中房琯、荷花池等““亲”“清””元素打造主题相符的“公示栏”“宣传栏”“回音壁”,适时召开“坝坝会”,为打通老旧小区改造、矛盾纠纷调解、好人好事评比等基层治理细枝末节,提供了工作遵循和平台通道。三是“顺势而为”开新篇。在三北社区率先成立社区物业服务中心,以真空镀膜厂宿舍为主体对象,兼顾辐射周边关联小区,为无物业管理或物业弃管的老旧小区、三无小区、棚户区居民提供高性价比的管理和服务。中心运营经费由居民所缴管理费、小区对外开放停车收费等构成,主要用于小区维护、人员聘用、应急处置、关爱帮扶等方面,结余经费按一定比例划归社区统筹使用,助力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剩余部分用于中心工作人员年度分红。依托中心,真正把“社区—小区—居民”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诉求有应、服务有方的良性互动,有效破解小区基层治理难题。通过实施试点引领,为全市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进行了行之有效的雒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