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温江区寿安镇,共赴这场植物编艺的视觉盛宴!

2020年10月26日 22:39:41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郭晓彤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6日讯 编艺不只是风景,更是一种生活……古蜀寿安城,从传统花木种植到植物编艺。编艺,赋予了这座小镇与众不同的模样,编艺就是生活。对寿安人来说,编艺不止是风景,更是生活。匠人们将植物的生长精细雕琢,见证着寿安的历史变迁,也造就了寿安「花木编艺小镇」的魅力与风骨。

植物本就是大自然的精灵,因融合编艺艺术而注入新的灵魂。依靠创作者们的创意、智慧和耐心,将每一件作品,慢慢雕琢成独特的样子。让每一个编艺作品,具备了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生命力。把每一粒都掘起,让它生出肆意的枝条。叶在枝条中成长,枝条在编艺中发出新的光芒。

虽已是深秋十月,温江植物编艺公园却依旧生机盎然,像是披上了一块绿毯,仿佛四季在这里停住了流转。场地整体的绿色界面如一块绿色的画布,而编艺是画布上立体的艺术。沿着铺满石板的小路走,伴着拂耳的微风,携着满满的好心情,走进这片芬芳的园地。总有些许记忆深入每一条街道,每一条小巷,是承载了寿安人对于绿意生活的追求和执着。

那这些创意十足的编艺作品又是用什么材料打造的呢?其实啊,寿安花木编艺用材主要以适合编织在花木枝条为原材料。经过花木编艺匠人多年的不断探索,编材已经由传统的紫薇、女贞、桂花扩展到杜鹃、海棠、红枫、罗汉松、春娟等20余种了。

虽然拥有了骄傲和荣光,却依旧不忘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意向融合编艺手法,是独具一格的创作。

叶是树的故事,树是时光的使者编艺,是指尖上的四季芳华,是自然与灵感的碰撞,每一个编艺作品,都需要创作者的精心雕琢,一花、一木、一盆、一架,花木枝条间尽显匠心和创造。

花木编艺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花木编艺之源可追溯至鱼凫神权时代,当时的「古蜀人」十分崇拜神树,为此还将编艺神树打造成青铜,使我们今天能寻觅到早期花木编艺的蛛丝马迹。在「汉代」出土的画像砖石上,也能见到众多编艺神树造型的图画,它的造型丰富、技巧多样,足以证明汉代花木编艺在延续古蜀编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而「唐代」多处壁画图像史料,展现了编艺新的发展方向,即开始走下神坛进入达官贵人的生活空间,装点着大唐盛世。

当然,在编艺发展的进程中也遭受过一些挫折。鸦片战争后,花木编艺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衰落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花木编艺技艺才开始慢慢被唤醒。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编艺开始了「造型」、「品种」、「技法」等全方面的飞速发展,为如今的编艺地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如今,花木编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经过长久的历史的积淀,花木编艺逐步摸索出一条从粗放式生产转向精品发展的路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匠人年龄构成合理,人才辈出的全面发展局面,走出了一条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之路!

天高云淡,微风不燥。开始一场与秋天的约会吧,来植物编艺公园,共赴这场植物编艺的视觉盛宴!走进寿安,对话寿安记忆,理解这片土地的厚重,以作品致敬艺术,铸建更美好的编艺未来。

(温江区寿安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