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态优势,推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槽渔滩镇竹箐社区“乡村振兴”工作小记

2020年12月03日 09:56:52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宋俊梅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槽渔滩镇竹箐社区以乡风文明为切入点,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立足生态优势,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今年,竹箐社区新建成的养老服务中心把这里变成了一处养老敬老的世外桃源。

  竹箐社区坐落于省级风景名胜区,由顺河村、席草坪村、胜利社区合并而成,环绕槽渔滩水库,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竹箐社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实施乡村建设谋发展、整合旅游资源强发展、加强党建引领促发展有机结合,全面推进乡风文明、产业兴旺。

  实施民生工程共谋乡风文明

  槽渔滩镇委书记邹伟说:“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看似简单的‘二十字方针’涉及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不能一蹴而就。结合竹箐社区‘生态宜居’的实际情况,我们打算把‘乡风文明’作为切入点,先把风气搞好。风气好了,思想统一了,人心凝聚了,其他方面就会迎刃而解。”

  近年来,竹箐社区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工作,做好尊老爱幼的宣传引导,打造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社区老人日常活动的问题;通过运用“公建民助”管理模式,引入第三方公司,将日间照料中心管理地秩序井然。

  一大早,日间照料中心还没开门,就有老人结伴而来,在活动中心外开始了晨练,户外乒乓球台、腰腿锻炼器、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早上8点半,日间照料中心开始运行,几位老人轻车熟路的来到歌唱室,你一句我一句地唱了起来,在音乐地衬托下,日间照料中心的氛围更加融洽。

  棋牌室的老朋友们早已经开始了切磋,保健室也有几名老人在体验着这些新奇的玩意儿。

  一名老同志很热情地介绍说:“这个日间照料中心安逸哦,唱歌跳舞按摩椅,啥子设备都有,关键是啊,老朋友们有了一个聚会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大家天天有地方玩,乡里乡亲的矛盾都少了。”

  据竹箐社区相关人员介绍,今后社区还将继续挖掘日间照料中心价值,办好妇女儿童之家、丰富文化图书室,在节假日举办各类娱乐活动等,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整合旅游资源助推经济发展

  竹箐社区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动全域旅游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让村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竹箐社区有丰富的佛教、道教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包括观音寺、五斗观、千塔佛国、桫椤峡谷等,加之日渐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遥相呼应的玉湖岚山项目,竹箐社区已经蓄势待发,谋划一盘旅游发展大棋,搞一个全镇旅游发展双循环。

  目前,槽渔滩镇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旅游发展规划工作。据竹箐社区党总支书徐安勇透露,竹箐社区计划以现有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与本地“尝酒”“生态粮食猪肉”特色产品相结合,根据实际,整合资源,促进旅游发展。

  抓好队伍建设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人才振兴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基础,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队伍,对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影响重大。而强班子、凝干群、促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党建。

  竹箐社区党总支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为抓手,通过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员日常学习教育。以组建党员微信群、召开坝坝会、派发学习资料、增设宣传栏、开展“初心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目标,近3年来,共培养、发展党员4名,注重从农村知识青年、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群体中发现、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逐步解决村干部后备人选不足的问题。在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中吸纳了6名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青年进入村级干部队伍,为党组织以及村干部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目前,竹箐社区党员队伍中,有大学本科学历党员8人、大专学历14人,30岁以下党员15人,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活力进一步提升。(槽渔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