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一中“美姑班”开展实践教育课程

2020年12月04日 14:24:4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张妍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乐山一中联合新华文轩乐山分公司于11月27日至29日组织2022届、2023届“美姑班”师生参加了“一木环保、书香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为期三天的研学课程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了知行合一、学有所获的乐趣,现在就跟随他们的视线一起去打卡吧。

Day1 地点:勤德印刷厂

活动第一天,我们来到勤德印刷厂,了解一本书的诞生过程。开营仪式上,领队老师鲁克根喜向大家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对研学提出了期望。接着曲木新林同学带领全体同学宣誓,大家声音洪亮,精神抖擞,热情饱满。

随后,同学们分为三组参观、了解印刷流程,分别是印前:设计、制版、拼版;印中:打样、出CDP、送校、印刷;印后:装订、外装、送书。过程中,同学们也提出了自已的疑问:生产书籍如何做到环保和节约成本?很快我们便找到了答案:工厂铺满的管道,其实是UOC系统,它主要收集废气,粉尘,并通过活性碳的吸附进化排到18米的高空。水箱系统让生产过程中的水循环使用,做到零排发。印刷用的油墨主要原料是树脂等。产生的废纸也会回收利用,从而达到环保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之后,同学们又体验了插页、包装的过程,通过实践,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最后,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感受:书籍是我们的文明之源,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明白了一本书的来之不易,对环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今后将在生活和学习中珍惜书籍,支持正版,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

晚餐后,我们向基地出发,发现还有来自乐山其他学校的同学们。待教官给我们安排好住宿之后便开始了篝火晚会,在歌舞中,我们愉快地结束了第一天的研学旅行。(高2022届27班 惹格小铁)

Day2 地点:四川师范大学

第二天的第一站,我们一起聆听了《熊猫报》编辑的讲座——“一本读物的诞生”。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学习了语言文字的由来,从最先的口头语言到现在的纸质媒介,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从古代活字印刷术对每个字制作的一丝不苟,到现代图书编辑出版“三省三校”,无一不体现着工匠精神,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所有读者一本精致美观,内容积极向上,对读者有用的书。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珍惜、爱护书籍,并将工匠精神融入学习生活中。接着,我们分组制作了手抄报。大家团结协作,完成了一幅关于大熊猫主题书店的手抄报。

第二站是四川师范大学。进入校园后,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地理园区”,认识了中国地形图,了解了地势、山脉、地形的分布。我们还参观了浑天仪,测温测尘的仪器、日轨、规表、地动仪、岩石标本等。接着,重温了初中学习的分类技巧,参观了动物标本。馆内有近千件展品,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到平时看不到的动物。最后在植物园采集胥蕨,学习制作标本。太阳落山之际,我们在小七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豌豆的种植,还了解了一种名字奇怪的树——“缺德树”。原来,它因为长得太高,挡住了光线,因此周围就没有其他种类的大树了。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讲解与实景相结合,让我们此次的学习趣味盎然,收获颇丰。 (高2022届26班 惹几克古、高2022届27班 惹格小铁)

Day3 地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

第三天,教官带我们来到了哈大工业机器人集团。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机器人,且功能也各不相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像极了电影《澳门风云》里傻强和幺妹儿的两个机器人了。看到它们,便想起了他俩在电影里的搞笑对话。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与航空、蛟龙、餐饮、医疗等有关的一百多号机器人, 它们功能齐全,用处广泛。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场美好的旅行即将完美落幕。生动可爱的机器人,各式各样的功能使我折服。 此次和机器人的近距离接触,让我对科技有了许多了解,也让我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做一名机器人研发者。虽然过程可能会充满挑战,但我始终坚信:“容易实现的不叫梦想,轻言放弃的不叫诺言”。十年后,我一定会成为一名机器人研发者,研发出一台我亲自命名的机器人。(高2023届28班 吉达惹古)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从纸张的生产,内容的编辑到书籍的印刷、出版、发行、销售,无不汇聚着各行各业辛勤的劳动。我们在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学习、感受到一本好书来之不易。研学是对课堂的延展,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加强了对“一木环保”的认识,懂得了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身边人加入环保行动,共同成为“爱阅读、重环保、会生活”的实践者、受益者。同时,在大学校园的边研边学,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大学的憧憬,增强了立志成才的动力。他们将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拼搏,争做奋斗中的追梦人。(徐晓嘉、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