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白江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0年12月15日 09:55:3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宋俊梅

  近年来,按照《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建立适应城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和《成都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着力健全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精神要求,区妇联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创办“乡村振兴巾帼学院”、实施“陆港好家长”社区家长会项目,积极探索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模式,引导家长改善其教育行为,搭建家长自治平台,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和良好文明风尚,助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开班办学、扩大覆盖。创建“乡村振兴巾帼学院”,以社区申请—学院送课的形式,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覆盖面。一是探索实施“1+N”授课形式。以福洪镇华玥新村为主课堂,依托区妇女儿童中心、社区妇女之家、小区院落妇女微家等设立N个城市乡村分课堂,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课程送到各村(社区)。二是提供“点餐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由社区妇联收集汇总辖区需求向巾帼学院“点餐”,巾帼学院提供就近化、便捷化的“配餐”服务。截止目前共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类“微课堂”60场次,参与家庭3000余户,解决了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指导覆盖扩面难的问题。

  (二)搭建平台、引导自治。实施“陆港好家长”社区家长会项目,整合区内外家庭教育资源,为社区家庭就近提供优质家庭教育服务,帮助家长自我成长、改善教育行为。一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在大弯街道黄家碾社区、大同街道新峰社区等试点,举办沙龙分享、“微论坛”、互动体验等多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2场,参与家庭100余个;二是搭建家长交流平台。以社区家长会举办为契机,组建微信交流群、“流动书吧”书面交流空间等社区家庭沟通交流平台;三是引导建立自组织。引导热心家长建立社区家庭教育自组织,鼓励家长自治,带动社区家庭共同营造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区大环境。

  (三)建强阵地,以文化人。创建城厢镇家珍公园、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城厢镇十八湾村3个市级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和姚渡镇光明村曾家寨子等5个区级家庭教育示范基地,提供育儿指导、心理咨询、亲子互动等多种服务。一是打造家风家教宣传阵地。打造家风故事长廊2个,宣传好家风好家训、家风故事及家庭教育理念。二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举办育儿分享会3场、亲子伴读13场、兰心读书会111场、童心护航12场,参与家庭人数达8000余人次,让广大家庭感受家庭教育魅力,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指导机构作用发挥不强。按照《成都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要求,我区在每个社区都设有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但是由于村社体制机制改革、亲民化改造、村社地址迁移等原因部分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缺乏专项资金和专业队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参差不齐,整体效果不明显。

  (二)活动缺乏吸引力。一是社区大多采取讲座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缺少对家长的互动交流和实操培训,家长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愿再次参加类似活动;二是缺少个性化指导服务,活动中没有对不同家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与帮助;三是需求调研不足,活动开展调研不够,对社区内家庭教育需求掌握不全面,家长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指导活动缺乏系统性。目前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开展多是一次性的、一过性的。教育指导活动开展的时间不固定,没有统筹考虑参与家庭的时间,很多家长无法参加活动。社区举办活动的频率低,一年就一两次,这与家庭教育所具有的长期性、持续性特点不协调,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效果难以发挥。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指导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完善家长学校阵地建设。强化对基层妇联组织和有关社会组织的培训指导,提升社区家庭教育工作队伍业务水平。

  (二)提高家庭教育指导针对性。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区妇联加强与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区卫健局等部门的沟通配合,通过家访和日常交谈等形式,掌握市民家庭教育需求。二是提供差异化服务。从儿童身体健康、心理辅导等内容出发,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长科学教子。

  (三)注重家庭教育指导的系统性。社区应系统性地安排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结合家庭需求以及未成人年龄阶段特点,制定长期的指导计划,系统地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开展时间,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建立儿童成长档案,进一步跟进家庭教育指导。

  (四)探索建立家长自组织。引导协助社区家长,建立家长自组织,分享家庭教育成功经验,总结不足之处,帮助自我提升,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区大环境。(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女联合会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