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之家”是基层妇联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纽带、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窗口、展示妇女风采的平台,今年区妇联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围绕“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发展定位,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向上争取,广泛链接区域内资源,推动“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市级示范“妇女之家”——“大弯街道誉府港湾妇女之家”的建成,打通联系和服务小区妇女群众的“最后一米”,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妇女群众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一、主要做法
(一)准确把握工作要求,深度谋划建设思路。一是找准工作定位。明确打造青白江首个“国际化、高品质”的妇女之家,推出誉府港湾135工作法:围绕打造青白江首个“国际化、高品质”的女性成长交流服务平台(誉府港湾妇女之家)的建设目标,通过属地化、多元化、品牌化、市场化、品质化的五大建设举措,营造出妇女之家三大优势服务场景,通过生活化服务场景、品质化空间场景、融合式共治场景来构建群众心中的品质妇女之家建设。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对标国际化先进理念,通过入户抽样调查、网上问卷调查、座谈沙龙交流等方式精准摸排了解住户特点、需求,将1500平米的服务阵地空间细分为妇女创业就业之家、妇女宝贝之家、妇女精神之家、妇女法律之家、妇女风采之家、妇女互助之家六大精细化服务阵地,科学设置功能分区。开展妇女创就业、婚姻家庭、亲子、法治宣传等活动40余场,覆盖妇女儿童2000人次,其中,开展“中外大厨显身手,和谐邻里心无间”、运动交流等外籍人士活动5场。
(二)聚力整合资源,促进常态长效。一是撬动多方资金。撬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开发商、物业党支部、周边商户等多元资金投入,共同出资130余万进行阵地建设、活动开展,物业党支部对服务阵地的清洁与安保工作投入资金进行保障,逐步搭建起阵地自我运转的雏形。二是融合多方项目。将蓉姐对你说与青白江司法所欣欣说法相结合建立妇女法律之家;将妇女精神之家与大弯街道文化站相结合共同建立誉府书屋、周末剧场。三是吸纳多样人才。邀请青白江区人大代表邹玲、四川省红十字基会秘书长陈燕、青白江名师李继红、红盾徐欣等名人共同组建“书香智库”,完善师资力量。同时培育小区热心妇女群众成为“妇女之家”运维骨干进行场地维护,壮大长效运维人才队伍。
(三)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活动质效。一是推动活动品牌化。整合乡村振兴巾帼学院等资源,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设计了巾帼U家行动策略,以U家与U联品牌活动来推进“妇女之家”活动品牌建设,建立青白江“陆港好家长、社区家长会”活动品牌;通过花艺与非遗建立了“红袖手作”誉府港湾手工艺创就业品牌;通过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创造出更多的产品,让她们增强获得感,助力红袖手作合作社或工作坊的诞生,通过项目品牌化来搭建线上销售平台、线下手工互动体验平台来助推和探索妇女之家可持续发展。二是推进产品市场化。在活动中将女红手工产品进行回收利用,搭建产销一条龙模式,将所售资金放入社区微基金定向使用到妇女之家建设。三是促进社群建立。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构建社群,为居民融入妇女之家建设建言献策提供多种途径。在活动策划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听取节点用户和种子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其中寻找居民骨干一起分析居民需求,找活动亮点和不足,逐步构建亲子、女性等多种社群,推动妇女群众逐步形成自组织,有序参与妇女之家发展建设过程。
(四)工作成效明显,形成多方受益局面。一是妇联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区、镇、村三级妇联主动链接多方资源,满足妇女儿童需求,解决妇女儿童问题,密切了与小区群众关系。二是居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挖掘小区巾帼志愿者骨干,形成了三支妇女自组织参与到“妇女之家”管理运行,壮大人员队伍力量。三是社会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区春弘社会服务中心承接妇女之家建设项目后,截止目前已接待厦门考察团、成都市民政局等8次参访,争取到3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继续深化誉府港湾“妇女之家”后续活动,促进“妇女之家”长效化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可持续运营面临挑战。项目经费为一次性经费非常年固定经费,经费在无持续支撑情况下,社会组织因造血局限可能存在无法长效运营阵地风险。
(二)组织架构不够完善。阵地日常管理运行主要依靠社会组织力量,小区未建立业委会妇女小组,未实现“妇女—家庭—小区—社区—街道—社会”共同参与链条效应,未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小区物业娘家人、小区居民骨干的挖掘不够,共建共享上存在局限。
(三)覆盖妇女群体范围不够大。妇女之家宣传力度不够,小区妇女群众对活动开展的知晓率不够高,参与群体多为妇女之家所在单元及附近楼栋的妇女群众,服务未辐射到距离较远的楼栋。
(四)活动创新性不足。开展的活动较为常规,组织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公益讲座、手工培训、沙龙活动等,多为碎片式活动,形式单一、系统性不强,创新不足。
三、下一步建议
(一)加强资源整合。加强党建带妇建,点位要找好工作结合点,积极争取区级相关部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培育壮大小区妇女群众自治队伍,为阵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原生动力。
(二)促进多元参与。在每个单元挖掘热心且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妇女群众担当单元微家家长,由单元微家家长组建业委会妇女小组,定期收集妇女需求,召开议事会,定准服务方向,整合自身资源,开展公益活动。
(三)加大宣传力度。与物业对接沟通,加入每个楼栋单元的小区业主微信群,在群内及时发布活动公告和精彩回顾。制作精美宣传海报和视频,利用小区宣传栏和电子屏进行展示,提高小区妇女群众对妇女之家的认知度,提高妇女群众知晓率。
(四)创新服务方法。注重对妇联干部、妇女之家负责人能力的培养,多开展提升工作能力的培训,增强思维能力,拓展眼界,树立创新意识,促使开展的妇女之家活动更有活力,更受广大妇女群众的欢迎和信赖。(叶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