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扶贫路上,有这么一支身着“检察蓝”的帮扶队伍,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庭院,用初心和使命担当参与、见证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进程。这支由中江县检察院干警组成的帮扶队伍,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展现着检察担当,贡献着检察力量。
![]() |
铺好走进群众的“连心路”
柏树乡位于中江县中东部,受制于经济发展、地理区位等因素,农田水利、村社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硬化率较低,很多入社路还是土路,入户路更是“羊肠小道”。
在松林村有一条“老大难”的断头路,因为村民集资困难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硬化。“赶场必须穿雨靴,走快一点就甩一身泥巴点,如果遇到暴雨天就更是莫法出门。”提起这条路来,松林村的村民李翠兰不停摇头。
要想富,先修路。联系松林村的帮扶干警李玲看在眼里,想要实实在在的帮村民解决这个难题。她一方面积极联系村委会,协调村民集资;另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资金支持3万余元。最终,一条900余米,宽3米的村道如期完工。
脱贫攻坚以来,中江县检察院多次与交通、水利、农林等部门联系协调,争取政策资金600余万元,新建道路39.1公里、整治塘堰蓄水池49口,帮助解决“断头路”、塘堰改造等,坚决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走进现在的柏树乡,12个村社都已基本完成道路硬化。“下雨以后,入户的路上就是深一脚浅一脚。几年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同事在入户路上溜倒摔倒过。”回想起以往入户的场景,帮扶干部殷燕香说到,“现在好了,‘村村通’到‘户户通’的目标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实现了。”
![]() |
齐心共筑美丽的“幸福家”
一排整齐的农家新居坐落在郁郁葱葱的柏树林前,院前的水泥院坝上晾晒着农作物,村民们聚在一起,编着竹篓、聊着天,脸上的笑容让冬日的阳光更加温暖。
作为中江县土坯房改造任务最重的乡镇之一,柏树乡贫困户土坯房比例高达45%且多系危房。大部分土坯房都依山而建,通电通水困难,电视电话信号差,“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这句话便是真实写照。
群龙村杨令伍一家五口住在山坳里,路不通、取水难,家里还有一个精神病人和一个学生。为了让他们住上安全的新房,帮扶干部和村两委积极协调,终于在乡道旁帮他们协调好宅基地。如今杨令伍一家已搬进两层楼的新房,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安全干净的自来水。还有些年纪较大的贫困户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房子,帮扶干警“跑断了腿,磨破了嘴”,隔三差五到家里给他们做动员、讲政策。“之前我觉得懒得搬,后头帮扶干部给我做思想工作,还一直宣传国家好政策。现在房子修到街边,确实是要方便很多。”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后,中江县检察院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狠抓安全住房这个重点,组织干警全面排查土坯房,积极协助落实异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政策,帮扶的12个村社共新建聚居点15个、改建土坯房276间,争取政策奖补资金80余万元。大力实施“两建三改”,帮助60余户贫困户解决了用水问题,协助柏树乡对15个新建聚居点的用电情况进行规划,为新建住房贫困户接入生活用电。同时积极对接广电部门,帮助49户贫困户解决广播电视信号问题,帮助103户贫困户解决了无电视问题或电视损坏问题。
![]() |
绘就增收创收的“同心圆”
脱贫攻坚难的不是输血,而是造血。中江县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王春海为了帮助村民从根上脱贫,驻村3年来,和村两委、帮扶力量一道,同心协力跑项目、拉投资、实施流转土地,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70亩稻田蛙、15亩稻田蟹、15亩小龙虾、20亩青花椒等小型特色种养殖现已初具规模,乡村建设热火朝天,所驻村多次被评为省、县级“四好村”。
“我刚到村帮扶的时候,龙寨村有一户贫困户,家里6口人挤在一间40多平方的土坯房里面。通过政府的补贴奖励、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现在他们家新房也修好了,还搞了很多产业。”王春海说起这家人扶贫以来的变化赞不绝口,“那20亩青花椒地就是他们的。还种了很多姜,一年能产一万多斤呢!”
切实聚焦“一超”,大力宣传和协助柏树乡落实“四项奖补政策”,干警积极开展“以购代扶”为农民增收50余万元。贫困户左小蓉的丈夫因脑梗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夫妻两人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务农。为了提升收入水平、保证收入稳定,帮扶干部邓志成多次鼓励左小蓉进城务工,并主动联系相关企业,介绍左小蓉到中江县坤达电子厂务工。“现在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收入,家庭生活也更有保障了,感谢检察院帮扶干部。”左小蓉乐呵呵的说道。
做好尽职履职的“行动派”
2019年,中江县检察院主动联合县扶贫部门,建立司法救助融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被《四川政法》推广。“这项工作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问题,”中江县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李海燕说起这个司法救助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工作新模式,脸上便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通过工作实现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并最终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我觉得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截止目前,通过开展该项工作,中江县检察院共为贫困户11人落实救助金24.9万元。
李异馨是中江县检察院的一名“90后”驻村第一书记。疫情期间,他主动到基层防控一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事迹被省检察院“四川检察”微信公众平台宣传。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柏树乡学校、场镇、村委、农家院坝都活跃着中江县检察院帮扶干警的身影,几年来,检察干警深入开展各类法律法规、脱贫政策宣讲5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法治意识。成立的“蓝盾禁毒法制宣传队”深入开展禁毒走访宣传教育,使禁毒防毒意识深入人心。
聚焦中江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多的基本县情,认真抓好“一号检察建议”落实落地,依法严惩侵害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权益犯罪,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和自护教育,联合民政局等多部门会签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意见,建立“5+留守儿童防性侵教育”公益项目,建立起关爱保护留守儿童长效机制。
进城务工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的重要方式,但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中江县检察院深入开展农民讨薪专项活动,支持起诉10件,追讨薪资21万元,有力维护了特殊群体合法权益。
“检察官来村里后,路通了,渠直了,环境美了,我们有活干了,口袋里也有钱了。这日子会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洋溢在村民的脸上。(唐尧 蒋成亮 郑容)